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駭客任務(THE MATRIX)



駭客任務(THE MATRIX)雖然是13年前的電影,到目前為止仍是我非常喜歡的一部電影,它的動畫特效(慢動作子彈軌跡,bullet-time)在當時可是經典的電影片段。


 

電影內容大致論述機械軍團統治人類,而機械軍團的領導中心(Matrix ,也稱為母體)利用線路控制人類的大腦,以人類的生理電力作為母體的動力來源,而人類則活在Matrix所提供的虛擬世界中。主角從Matrix所提供的虛擬世界中甦醒過來,為拯救許許多多被Matrix所控制的人類,與一群地下反抗軍對抗Matrix的故事。



電影劇情聽起來很科幻,但實際「翻牆」、「越獄 (jailbreak)」到美國後再回頭看台灣的投資環境,你會發現電影的劇情正活生生的在台灣上演,只是角色變了,母體從「機械軍團領導中心」變成台灣的「金融業者」;控制的「線路」變成「報章雜誌、電視媒體、銀行理專」;「可憐的人類」變成「可憐的投資人」。投資人每天活在金融業者所提供的多樣化的資訊中生活、制訂投資策略,但似乎沒發現:這些金融母體正利用各種不同的管道來吸取你的養份(金錢)作為它們活下去的動力,而它們存在的功能也只有一個,就是:買我的投資產品就對了,保證你賺錢

有個笑話是這樣的:有位觀光客,對於停泊在碼頭邊形形色色的遊艇感到好奇。他問導遊:「這些遊艇是誰的」? 導遊說:「這些遊艇都是銀行家、經理人與股票經紀人的」。於是觀光客更好奇的問道:「那客戶的遊艇在哪裡( Where Are the Customers’ Yachts)?

事實上,客戶並沒有遊艇。因為投資人在交易過程中付出過多的手續費及其他林林總總的額外支出讓金融業者發財,而不是讓自己致富。

而投資績效也因為資金在金融業者一點一滴的擺佈下「無感」流失,基金業者提供的基金月報中,可曾將投資人付出的手續費一併計算? 還是無視手續費只計算淨值變化? 在美國,基金申購的「手續費」是以單筆計算,而台灣以交易金額的百分比計算的「手續費」應該要更正為:白白送給金融業者花用的「佣金」。單筆投資要「佣金」,定期定額也要「佣金」,贖回也要「佣金」,真的是「吃人夠夠」。美國的免佣基金已經是滿坑滿谷,但處處學美國的台灣到現在卻還沒看到一支像樣的免佣基金出現,但這事實又有多少人能發現? 這跟活在母體所提供的虛擬環境又有什麼不同呢?

不只基金業者,券商也是。券商為了要養一堆研究員、營業員、軟硬體建置、空間租金、水電費等等開支,買賣皆要收你0.1425%的佣金。但你是否捫心自問,當前網路下單、語音下單這麼方便的環境下,你還會坐在交易大廳看盤或是撥電話給營業員嗎? 當你決定用台灣50ETF做為台股的投資時,你還需要研究員給你個股研究嗎? 當你決定要當個指數化投資人的時候,折扣券商(Discount Broker)才是你最佳的投資管道,因為它省下了許多軟硬體的成本,以達到「低手續費」的行銷訴求。

除了上述基金業者與券商,金融業者還包括銀行業、投信投顧業、保險業,他們跟我們投資人是「利益衝突」的關係。他們的金融商品絕對是以他們的利益為優先絕對不是投資人的利益為優先。既然這樣,何必把錢白花花的給他們使用?

以下也是這部電影的經典畫面,謹將台詞送給大家:若想繼續使用台灣金融業者提供的「全方位」「理財」服務,請選擇藍色藥丸 ( 繼續相信你相信的,並請忘記上面我所寫的一切 );或是選擇紅色藥丸 ( 真相 ),平心靜氣的想想當初的投資初衷與最終結果之間是不是出了什麼問題?是否該找個機會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呢?

「我只提供真相而已」。




導演:Andy Wachowski, Lana Wachowski
演員:Keanu Reeves, Laurence Fishburne and Carrie-Anne Moss
分級:輔導級
類別:動作
出版:美商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
日期:1999/10/13
片長:135分鐘
其他:1999 最佳剪接 / 音效 / 音效剪輯 / 視覺特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